近年来,张庄镇聚焦矛盾纠纷调处,聚力百姓“急难愁盼”,依据基层协商民主议事规则,创新了“好商量、小听证、大化解”协商议事模式,把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议事平台建成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、政协委员履职的“新平台”、党委政府的“好帮手”.成功议成村民小组长推选、宅基地纠纷等案例,以协商议事小支点,撬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。
明确事项,优选队伍,把准“好商量、小听证、大化解”关键。找准事项。围绕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”主题实践活动,在协商议题提出上,认真梳理、征集、筛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、难点、堵点等问题,在镇区歌风书房、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协商议题征集点,广泛征求协商议题,列出建议清单,形成科学、可行的协商议题,形成《“有事好商量”事项清单》,排定协商计划。选准队伍。建立由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乡贤、“五老”等人员的“好商量、小听证”人才库,并根据情况补充更新。政协委员或村支部书记担任协商议事会主持人,镇纪委、信访、司法等单位负责人列席,主持人在人才库中选取3人,在涉及村挑选不低于5名的党群代表、法律明白人担任听证员,实现了有事好商量,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。把准症结。在协商议事会正式召开前,主持人可自主召开预备会议,对相关情况进行研讨。听证员对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意见或材料,有独立调查权,可随时调阅相关证据资料,并发表意见,把准矛盾纠纷的症结。
阳光透明,公开公正,走准“好商量、小听证、大化解”程序。明确双方权利。协商议事会前,除涉及个人隐私的材料外,所有材料全面公开,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有权随时申请查阅相关材料。协商议事会的时间、地点、会议程序、参加人员均提前一周公开,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与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回避。明确议事要点。协商议事过程中充分保证矛盾纠纷人的陈述、申辩、提问等权利。如白楼村推选村民小组长协商议事会上,镇村工作人员对矛盾人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,现场制定了村民小组长推选方案,获得村民认可,成功推选出村民小组长。公开协商过程。协商议事会同步全程录音录像,做好笔录签字,所有资料长期保存,允许群众旁听。如在胡集社区召开的土地流转补偿费发放问题协商议事会,80多名群众代表参与了旁听,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。
精准施策,总结经验,用好“好商量、小听证、大化解”结论。评议意见,作出结论。听证员对协商议事事项独立进行评议并表决,不受其他因素干扰。主持人对表决情况梳理统计,按照“少数服从多数”原则,归纳形成最终意见。协商议事意见由镇政府法律顾问对政策法律适用进行审查,确保协商议事意见合法性。灵活处理,化解矛盾。在协商议事意见的基础上,充分沟通协调,促使矛盾当场解决。矛盾纠纷人不接受协商议事结果的,做好后续管理工作,定期开展疏导教育,促使矛盾化解。对仍无理取闹的矛盾纠纷人,将评议结果公示,使其身边群众了解事实和处理依据,形成舆论压力。村级事项由村“两委”及时组织实施,落实情况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,接受群众监督;镇级事项由村委及时向镇党委报告,经镇党委研究后实施,努力推动基层协商民主走向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发展。跟踪分析,总结经验。会后及时归档协商议事会材料,对结果运用情况进行跟踪,解析并宣传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,以真实的成功案例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和理性方式解决诉求。
通过“好商量、小听证”的模式,张庄镇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,把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,村民由“普通听众”变为“议事主角”,畅通了各方利益诉求表达渠道,群众在协商中更有参与感、体验感、获得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