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家族史,世纪风云图。近日,一部355页、16开本的《沛县吕氏志》编印成书。此书由沛县籍作家吕继明历时三年编纂而成,其内容不但以新的形式保留了民国年间仅存的 《古沛吕氏族谱》的精要,而且按“志 书 ”的体例,设置了古迹碑刻、艺文选辑、古今人物、百年记忆等篇章,为地方文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。
“《沛县吕氏志》的编纂,经历了一个思考、动议和衍变的过程。一开始,打算把民国老谱扫描重印,后又想在族谱后附加一些注疏,以便阅读。”吕继明在准备过程中思路不断调整 ,“最后决定按照‘志书’的体例 ,搭框架、拟纲目、定内容。修志的想法得到了沛县籍文化学者田秉锷、黄清华老师的鼓励和支持.修纂一部家族的志书,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尝试。”
如书中序言所称,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国家对族谱的意义与作用已予以肯定,族谱编纂的传 承与创新也给传统的谱牒学注入了新鲜血液。《沛县吕氏志》设置了大事记、百年记忆、吕氏文化常识等篇章,遍访宗长族贤,回顾既往,查阅地方文史,拾遗补缺,以明道为要、以存史为上,为先贤立传、为时代立言。
据该书序言记载,沛县是吕氏生息繁衍最早的县份之一。春秋时,齐(吕)康公后人多有居沛者;秦朝末年,吕文公带领全家自单父(今单县)来沛,与子女(婿)一起举义灭秦,创立大汉。嗣后,因时应势,代有才人,各领风骚。其间,有居沛显达者,有宦游外地者,有客居他乡者 , 更有荒年暴月流落四者 ……至2020 年,沛县吕氏约 1.3 万人,散居于 15 个镇(区)、50 多个村庄。
这是一本宗族史,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沛县史。
书中的《大事记》部分,记载了汉初的吕公、吕后,明清的移民大潮,阎尔梅、 吕俶等乡贤,沛县沦陷时的景象,沛县解放后的欣欣向荣,以及沛县吕氏子弟得以实现梦想的改革开放,文字虽简洁,内容却丰富,史笔写春秋。
全书用三个专门章节,记述了吕雉、吕俶、吕国英三位不同时期的沛县名人研究或口述史。
吕雉史称“ 吕后 ”“ 高后”“吕太后”,2000多年来或褒或贬,毁誉兼得。吕继明认为,这一历史人物有几点是不容置疑的:“为女儿时,听从父母的婚姻安排,嫁给了刘邦;为人之妻时,相夫教子,赡养老人(刘太公等),善理家务,亲事农耕;丈夫处于运势低潮乃至危难之时,不离不弃,全力相助……”
吕俶字载南,号石樵,清乾隆年间沛县人,清乾隆乙酉(1765)拔贡,博学能文,精于程、朱之学,著有《学庸讲义》《石樵诗稿》等,清光绪《沛县志稿》(卷十三)有传。2017年,在常州工作的沛县籍学者张宪涛在镇江图书馆发现手抄本《石樵诗稿》,与徐州雅集好友韩宜锋、欧阳磊等将之排版重印,慷慨赠给学界研究,延续了乡贤古籍的价值。
在沛县党史上,有三位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的烈士:贺瑞麟、吕国英、周懋轩。“23 岁牺牲的吕国英是沛县吕氏的骄傲,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。”吕继明采访了吕国英的近亲属,用口述史的形式,记录了吕国 英在吴亚鲁的影响下接受新思想,走上革命道路,被捕后英勇不屈的生命历程。
文物是固化的文化,是物化的文明,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《沛县吕氏志》收录了与吕氏有关的文物古迹碑刻,有被历史上的文人奉为“古沛八景”之一的吕母冢、射戟台等。其中的吕公园,以吕母冢遗迹为核心,于2022年由沛县政府兴建为市民公园,让深邃的历史在现代生活场景中古今交融,延续地方文脉。
编纂《沛县吕氏志》之前,吕继明曾长期就职于县政府办、县委办,现任江苏吕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、徐州吕氏文化研究会顾问、沛县吕氏宗亲会会长。退休十余年的他回顾:“我深知史志的重要性,退休下来后,就想力所能及地做点事、做点别人不善为的事。”
吕继明近年主编《古沛吕氏族谱》、复制民国版《古沛吕氏族谱》、促成沛县“吕公园”新建落成等,参与《沛县历史文化丛书》《沛县风物丛书》等编写。对于《沛县吕氏志》的结集,他感慨道:“文章千古事,官宦一时荣。这句话对我影响巨大,也说明了文化、文学的重要性。文以载道,文以载史,是文化人的天职。